第三式 : 韋馱獻杵第三式

強化部位 : (胃經脈操)韋馱獻杵第三勢.jpg

主要功效 :

1)      矯正脊椎肢節歪斜

2)      改善脂肪肝、膽結石、慢性胃腸炎

3)      強健腕、踝關節、改善人際關係

4)      頸痛、肩背痛、肘痛、腕痛、踵痛、踝痛

5)      強健體魄、增強意志力、安眠、寧神

 

歌訣 :

掌托天門目上觀    腳尖著地立身端

力周腿劦渾如植    咬緊牙關不放寬

舌可生津將顎抵    鼻能調息覺心安

兩手緩緩收回處    用力還將挟重看

 

說明 :

1)      兩掌心向上托,兩眼向上天觀注。五指張開伸直,手腕翹至極限,肘彎務必打直,雙肘微貼雙耳後方。

2)      腳尖頂地,身體務必端正垂直。雙膝挺直至極限,以輔助雙掌托天更上層樓。

3)      力量從腹脅、腰臀、腳趾直貫於地,大如松樹根植於大地。胸脅腹腰脊均衡用力以達上天下地,雲遊四海。

4)      上下左右牙關儘量咬緊,不可稍微放寬。運動咬肌與顳肌,進而運動翼內肌以達全程地咬緊吻合。

5)      舌尖頂著上顎,以便口水充溢,鼓動舌骨肌群與舌頭,刺激唾液以滋潤口腔與臟腑。

6)      鼻能緩和地調息,才能心境安寧,逐次、逐步地要求手、腳動作,落實於鼻息與心頭。

7)      兩拳緩慢地收回韋馱第一式。兩掌托天要收回時,先順指節握緊拳頭,收回成第一式後,再五指張開,手腕翹起成拜佛狀,或握拳成拱手狀皆可。

8)          收回原式(第一式)時,雙臂及拳皆需很用力。如挟緊重物一般,手臂肩脅互為配合,但是,絕對不能影響到身體的端正度。

  

 

解說 :

『天門』 : 指天,有向上的意思。有「開天門」與「開竅」的意味;綜觀一、二、三式,可視為踩著地門依序開前門、開後門與開天門,以繼往開來,進而消除憂煩焦慮、恐慌、焦躁不安、脾氣暴躁、疑神疑鬼等。

『目上觀』 : 第一式是正眼溫和、第二式是正眼目瞪、第三式&第四式&第十式都是向上看;易筋經從筋骨關節的運動,一直到眼球的上、下、左、右、柔、剛、喜、怒、憂、懼皆一一動足,徹底的運動以養精蓄銳於內,清心寡欲於生活枝節。狗眼看人低,與仰幕上顧,角度都由下向上,神情態勢皆大異,此式的目上觀有「敬鬼神而遠之」與「居其位司其職」的雙重效應。

『腳尖著地』 : 手腳都以大拇指與大腳趾為使力主點;腳尖著地延續第二式的腳尖著地,而後以大腳趾間撐地,三式的連貫動作正好似長跑者力點的順序-腳跟、腳趾、腳踝;因此,長跑搭配易筋經有益身心和諧,但須務求穩定,不可腳尖著地而左偏右傾或前搖後擺。

『立身端』 : 與第一式的「立身正直」異曲同功。

『力周』 : 與第九式互為「強力」運作,一為腿脅,一為肩背,腿脅為「植」(),肩背為「圍」,形成「矩」與「規」,二式合作益心胃又安泰;易筋經效果最好全套連貫操作,其次為配合操作,若時間不允許,或針對某些臟腑功能不良,可以選單式操作。如排便不順暢選第二式,胃部常不舒服選第三式,心情鬱抑胸悶不舒服則選第九式。

『腿脅』: 功夫講「腰胯」,練的是站樁與蹲馬步,易筋經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式,則以「挺立」、「站直」為要領,講的是「腿脅」-腿部與腹脅。易筋經注重內修,展肢節練筋骨以修神志,腿泛指大腿與小腿,胯即腹股溝下。

『渾如植』: 易筋經很講究「意境」,只要用心持衡耕耘身心,必能「苗」(萌芽)而「秀」(開花)後「實」結果。

『不放寬』: 除了牙關使勁咬緊外,下巴與頸項亦不可放鬆,用盡全力才能豎正,配合「腿脅」以達「渾如植」之境界。

『舌底顎』: 舌尖的背部有「海泉穴」與「舌柱穴」,舌下右邊有「金津穴」,左邊有「玉液穴」,舌攪四海可生津;十二對腦神經中,從第九對開始都能影響舌頭與口腔的功能,舌抵顎除了生津、促進消化、吸收與排泄外,還可寧神安心。

『鼻息與安心』: 鼻子呼吸氣息愈和順心境愈安寧,只要確實要求上述的動作,自能和順地調勻呼吸氣息,心境自然安寧。

『兩拳』: 從「托掌」到「兩拳」,都是指節與掌腕動作,第一、二、三式開展筋骨肢節,結束時收成「兩拳」,強調「緩緩慢慢」與「非常用力」,掌收成拳時只有指掌動作,其他不動;收回成第一式時,則雙手肩臂一齊用力。

『挟重』: 泛指來自頸和腰的力量,使兩手臂有如千斤墜,並緩緩地下降以挟緊天地之氣,呼吸氣息仍須維持和諧緩勻狀態。

 

注意事項 :

 

1)      雙掌由平展改成上舉時,雙腕仍維持翹起狀。雙肘保持水平,令掌心向上,亦可掌心向下,以感覺最痛苦的姿勢選擇取向,效果會更好。

2)      抬頭看掌心,並非仰頭往上看,必須收下颌骨,務令頭頸端正,下颌儘量靠緊頸部,後腦項背要打直,才能將兩眼向上觀看,以運動眼球的肌肉。

3)      雙腳站開寬幅,與肩同寬或稍寬;雙手托天的幅度則比肩小,甚至可以雙掌交疊,所有站立的動作,都要察看重心是否在正中,避免前後搖擺,左右晃動影響功效。

4)      易筋經中只有第二式&第八式可以用口呼氣,其他式都用鼻子吸氣、呼氣,一定要緩慢、云和、悠長、平靜、切忌粗、急、短、躁。

5)      初學時雙手關節都易痠麻疼痛,尤其是肩背,因此,忍受不了時,千萬不要如洩了氣的汽球-自暴自棄,所以放下雙拳前再痠也要忍耐,才有勞筋骨,苦心志的效果。

 

養生小百科 :

1)      腳踝無力者:肝膽虛疲

2)      雙肘無力者 : 心肺虛弱

3)      腳踝僵硬者 : 肝膽淤滯

4)      雙肘僵硬伸不直 : 心肺有礙; 右肘看肺,左肘看心。

5)      腿脅 : 腰臀愈端正者,肘與踝皆有力;肘與踝有力者,腿脅、腰臀多端正。腰臀觀腎腸與生殖系統,鬆垮下墜或僵硬無力者,上述臟器虛弱或循環滯礙。

6)      牙關無力咬緊或持久者,腰臀與腿脅必然鬆垮無力,是腎與大腸經脈透支、虛弱,是生活步調不夠積極、協調。

7)      舌抵顎 : 句踐臥薪嚐膽,一方面苦心志,一方面藉膽汁之苦以退心火。舌抵上顎亦可退心火,安心志,舌骨上肌肉群與下肌肉群皆由下巴往下走,咬肌、顳肌與翼內肌則由下巴往上走;當咬緊牙關且舌頂上顎,上述肌群會成上下伸展,有提神醒腦、寧神安志的功效。

8)      鼻息 : 觀察鼻息緩慢或急躁,可以得知肺與胃間的循環狀況;順暢的人,心安神寧,反之,心不安神不寧。

9)      兩拳 : 收回原處的動作要緩慢和諧,不能有斷層或不連貫的感覺,若有,是缺乏「一氣呵成」所造成,其中以元氣、宗氣、中氣不通順為主要原因;逐日持衡操練能日漸進步。

10)挟重 : 托天時是肱三頭肌用力,收拳時則是肱二頭肌與背闊肌用力,肱三頭肌與肱二頭肌戶為抗拮;斜方肌與背闊肌則有部分重疊,主要重疊部分為脊椎中段的第九-第十二胸椎,此四節脊椎對應肝、膽、脾、胃;當挟重時感覺力道不足,是中焦的臟腑循環有礙,或是肝腸寸斷及腸胃有恙,操作此式注重此點可改善上述症狀。

 

節錄自『新養生操』_達摩易筋經功法入門

李加雄醫師著作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W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