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黃帝內經】論人為何得病?

 

 

1)          得於陽 : 「陽」指的是「風雨寒暑」,也就是天地間不正常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氣候,會造成人的疾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『黃帝內經』中提到這種得於陽的病是「外感」,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地自然變化所造成的病。如果我們平常注意養護好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身體,種外感之病是可以避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總之,我們來談養生,就是要遵循「春生」、「夏長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、「秋收」、「冬藏」的道理。

 

 

2)          得於陰 : 「陰」指的是飲食無節、起居無常、喜怒無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『黃帝內經』認為:飲食應該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地道」就是節氣。「法地道」就是人的飲食應循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節氣變化。人吃東西要按節氣規律去吃,吃當季食品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樣才是最合理的養生之道。

 

居處法天道:所謂「天道」就是日生月落,也就是晝夜;要求我們遵循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陰陽四季和晝夜寒暑,來合理安排個人的起居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亮了人就該起床,人自身的陽氣和天地的陽氣一起生發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老是睡懶覺,人就會沒精神;天黑了人就該睡覺,使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陽氣得以潛藏,用陰氣來養陽氣,這就是居處法天道。

 

控制情緒節制喜怒 : 喜怒無常、情緒不穩定,也會造成很多疾病。

 

中醫講  : 過喜則傷心、過恐則傷腎、過怒則傷肝,情緒波動太大,就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造成人體內五臟六腑的損傷,導致人生病。

 

 

黃帝內經的特色 : 追求的是長生、長壽,其醫理是扶陽固本,方法是強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個性化的養生,強調元氣對於人體的意義,故而很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用藥。

 

 

節錄自"黃帝內經_從頭到腳說健康" 文章分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W0515 的頭像
    EW0515

    放經絡

    EW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