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式 : 出爪亮翅

強化部位 : 腦心血管 (心經脈操)

主要功效 :

1)          強化頸項胸椎

2)          預防中風,心臟血管疾病

3)          改善脂肪肝、糖尿病、婦科腫瘤

4)          頭痛、牙痛、肩痛、肘臂痠痛、腕痛、指節疼痛

5)          安定情緒、寧神安魄

 易筋經第五式~出爪亮翅.jpg

歌訣 :

挺身兼怒目    兩手推向前
用力收回處    功需七次全

 說明 :

1)      身體挺直並怒目而視。挺起腰脊,豎起頸項,自然身體挺直,兩眼瞪大以外,還要怒目向前看。

2)      手掌用力向前推,五指伸直張開,手腕翹起。

3)      用盡全身力量將雙手收回原處。

1)      推手向前,收回原處,反覆依序操作七次。

 

解說 :

『挺身』 : 延續第一式「立身」的根源,換之以挺直微向前傾,腰尻與頭頸如地球南北二極,使腰背更加地挺直。

『豎目』 : 第一式到第四式是「貌恭」,第五式是「貌怒」,延伸到第八式、第九式則「貌尊」而歡愉喜悅,按步就班,逐步而上,必然「德不孤必有鄰」。

『推手』 : 與環拱手的「拱手謙讓」不同,有勇於拒絕,與懂得說「不」的含意;太極拳推手講究四兩撥千金,易筋經則講究「泰山崩於前也不變色」與「當仁不讓於師」的豪邁。

『當前』 : 有向前看,與勇於面對當前局勢,及處理目前狀況的意味。

『收回處』 : 與當前,正是「拿得起」與「放得下」的轉變,失而復得,有捨才有得,施比受有福盡在其中。

『七次』 : 力灌頭與軀體的樞紐-頸椎,運動七個頸椎,從下而上,逐次上枕骨。

 

注意事項 :

1)      一定要「身體正直」-立身正直與挺直,腦與脊髓才能在最好的狀況下運作,令「大腦」得以設定假想敵或狀況去處置,藉以鍛鍊身心的適應能力。

2)      推手向前與收回原處,都需肘尖稍稍下垂,以帶動腹肌與丹田之力,但不能刻意於此,只能隨意、著意即可;所有的關節與肌肉,都須持有骨牌感應一樣,逐一精確的帶動;呼吸以丹田呼吸,自然勻和為主。

3)      收回七次時,以吸氣收回環拱狀,呼氣推出雙掌向前,一吸一呼,需要和諧、緩慢、韻律,不可造成頭頸軀體任何部位的搖動,才能確實運動到七個頸骨。

4)      眼神必隨念頭轉換,第一式到第五式 : 從「恭目」、「呆目」、「仰目」、「轉目」而「怒目」。念隨意轉,轉念得宜,必可斷惡念,養善念。易筋經持恆操作,可以培養多轉「善念」,祛除「惡念」。

5)      第五式一定要咬緊牙關、舌間頂上顎、丹田呼吸,有益神智清醒,心神專一。

 

養生小百科 :

1)      別小看腰痠背疼、膏肓痛、胸悶痛、、可能源於生活步調疲憊與休息不當。

2)      肱三頭肌與小腸經脈有力的人,較想得開放得下。

3)      肱二頭肌與大腸經脈有力的人,是拿得起有擔當的人。

4)      挺身與推手,就是先穩固頸椎與腰椎之後,再強化胸椎;以第五六七胸椎為主,啟承上面之胸椎與頸椎,繼續下面之胸椎與腰椎,以此分上下兩區。上區僵駝無力者,即一般所謂的「駝背」(),是宗氣(心肺氣)不足,容易悶胸咳嗽,須特別加強第一式到第三式,若是下區僵彎無力者,即「彎腰」(僂),都是原氣(肝腎氣)虛弱,容易腰痠背疼,需加強第三與第四式。

5)      推與收 : 推出以肱三頭肌伸直,收回以肱二頭肌彎曲,比二肌肉在肘部成拮抗動作:推出,運動「小腸」所屬的經脈與經筋;收回,運動「大腸」所屬的經脈與經筋;「放得下」的人,肱三頭肌與小腸經筋多有力。「拿得起」的人,肱二頭肌與大腸經筋多有力。太有力,多會言行舉止粗線條;反之,多優柔寡斷、牽腸掛肚。鍛鍊推手至極與收回七次皆合諧有力,則少病多安。

 

節錄自『新養生操』_達摩易筋經功法入門

李加雄醫師著作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W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